随州市曾侯乙墓遗址景区

更新时间:2024-04-20

别名
曾侯乙墓景区
门票参考
40元
建议游玩时间
2~4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2A
所在地/隶属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南郊街道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由378立方米优质梓木构成的椁室严严实实,椁室四周填有12万多斤的木炭,椁室上填有厚达10余米的青膏泥黄褐土。一九七八年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州市城西北约一公里名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等文物近一万五千余件。其中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 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随州曾侯乙墓位于随州市区西1公里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文物

墓中共出土随葬品万件以上。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青铜礼器主要有镬鼎2件、升鼎9件、饲鼎9件、簋8件、簠 4 件、大尊缶1对、联座壶1对、冰鉴1对、尊盘1套2件及盥缶 4 件等。其中尊盘系用先进的失蜡法铸造,表现出战国时期青铜冶铸业所达到的高水平。墓中还出土了编磬、鼓、瑟、笙、排箫等大量乐器,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出土的一件漆木衣箱盖上,绘有包括青龙、白虎、北斗图形及二十八宿名称的天文图像,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二十八宿体系的国家之一。

墓中还出土金盏、金杯、金带钩及长达48厘米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是曾侯乙生前奢侈生活的具体写照。许多青铜器上有“曾侯乙乍 (作持)”之类铭文,为判定墓主提供了证据。

相传春秋时期楚令尹杜越椒叛乱奔随,楚庄王率师追击,至此擂鼓进军,故得名。现已探明,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近200座,初认是春秋战国时期侯王、显官的墓葬区。1978年在此发掘的曾侯乙墓距今2400多年,出土青铜、金、玉、漆木器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曾侯乙墓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制作之精,保存之好,是同期墓葬发掘中所罕见的。特别是这里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由64件大小不同的青铜编钟组成的大型乐器,虽埋藏地下2000多年,仍音乐优美,音域宏广,古今乐曲均能演奏。曾侯乙墓还出土了编馨、鼓、瑟、琴、箫、笛等乐器。1981年又在其附近100多米处发掘了擂鼓墩二号墓,再次出现了成套大型编钟--曾侯乙编钟。

规模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曾侯乙编钟是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中挖掘出土的,共52件,青铜制成,其造制之宏伟,音域之宽广,音色之优美,令人叹为观止。据专家鉴定,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律半音阶关系的大型定调乐器,全套编钟总重量2500多公斤。编钟依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八组悬挂在钟架上:由245个构件组成的铜木结构钟架纵横连接成曲尺形,长7.18米,高2.73米,用6根横梁承托,横染上有采绘花纹,设计精巧,坚实牢固,气势雄伟壮观。尽管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1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

曾侯乙编钟

这套曾侯乙编钟早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是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重大发现,是同埃及金字塔、西安兵马俑、万里长城和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古代文化、古代科学的代表作。随州不愧为“古乐之乡”。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17032号-4 huocheai.com 火车爱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