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

更新时间:2024-04-28

别名
海关关史陈列馆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09:00~17:0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行业)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2号

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介绍

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解放前一直在此楼办公,解放后至1988年,海关钟楼也一直是汕头海关总部机关的办公所在地。以后又先后成为培训处、调查局及缉私局的办公场所。

在汕头市美丽的礐石海湾北岸、海滨西延路旁,矗立着一栋建于民国初期、曾经作为汕头市的标志性建筑——潮海关办公楼,俗称“钟楼”。现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钟楼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2号,1919年兴工建设,1921年建成,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建筑之一,也是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早期海关钟楼之一,该钟楼规模在广东省内仅次于省城粤海关钟楼。

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解放前一直在此楼办公,解放后至1988年,海关钟楼也一直是汕头海关总部机关的办公所在地。以后又先后成为培训处、调查局及缉私局的办公场所。2006年12月,汕头海关投入500余万元对钟楼进行原貌修复,并建成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作为本关、汕头市乃至海关系统的一个教育和研究基地,于2008年10月22日对外开放。1994年10月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潮海关钟楼为两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砖洋楼,属西洋新古典建筑风格,建筑面积1556.2平方米,长方体结构,三面环内室走廊。混凝土和石板构成的西洋式楼梯宽阔大方;后墙有混凝土小楼梯一侧镶于墙壁上,一侧悬空,铁栏杆扶手,直通二楼。正门整个门框从地下直达楼顶,为花岗岩构成,分成时钟和大门两部分。时钟部分处于二楼位置,正中顶部为精美西洋式的狮子石雕,狮子头下部有门型圆柱状装饰物,好像是两个顶角用绳子系住而下垂的麦穗状缨带,下面是代表和平的橄榄叶,环绕、烘托着圆形的西洋大钟,整个石雕浑然一体。大钟钟面为玻璃,标着黑色罗马数字。大门顶部为半圆式拱券型玻璃窗,门框横梁镶有英文石雕“Custom House”,左、右门柱分别刻有外套圆圈的两行浮雕字“潮海大关”和“1919”。该楼的建筑风格、石雕艺术特色,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由于潮海关办公楼配套报时洋钟,每隔一小时报时,成为当时外轮通关及汕头市报时的标准时间。海关钟楼也因此而得名。

汕头是我国沿海最早设关的口岸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于1860年1月1日,在汕头礐石湾出海口妈屿岛上成立了由英国人控制的潮州新关(后称“潮海关”,亦称“洋关”)。同治四年(1865)九月十三日,为适应形势发展,潮海关迁进了汕头市区铜山路口(现居平路口)洋楼办公。潮海关办公楼前滩涂坪地,于同治四年(1865)十二月十二日,澄海县政府就已遵照广东总督的命令划归潮海关使用,属潮海关公产。后来由于德国鲁麟洋行出于商业利益而蛮横争地,广东总督及布政司再次明确产权,于光绪十五年(1890)二月初七日,在这片海坪地划出临河一段四百七十尺,拨归海关,作为建造查验码头、避风塘和改建新关、邮局之用。

因铜山路(居平路)海关办公楼随着业务发展、人员扩充,已较长时间不敷使用。经请示总税务司,于1919年在海关填地南部构建潮海关办公楼及验货厂,1921年建成。7月25日迁入新建办公楼,8月9日(星期二)举行落成典礼。此后至汕头市解放,潮海关一直在此楼办公。

自潮海关成立起,该关关税征收等海关管理权被洋税务司掌管近90年,期间还包揽海务、港务、检疫、邮政等事务。中国人民为收回海关主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直到解放后才真正收回主权。上世纪20年代汕头港迎来了辉煌时期,远洋航线四通八达,其经济腹地涵盖粤东、赣南及闽西南。日、德、法、美、俄等国家的洋商纷纷来汕插足。上世纪30年代高峰期,汕头港口进出口船舶吨位数居全国第三。潮海关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自1939年日本侵略汕头后汕头港从此一蹶不振。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潮海关终于回到人民手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汕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950年2月14日,潮海关更名为汕头海关。

潮海关钟楼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凝聚了汕头港对外贸易发展的缩影。海关钟楼不仅仅是汕头海关的历史建筑,也是汕头市珍贵的文化遗产,海关钟楼见证了汕头开埠的历史,也见证了近代洋人把持我海关管理权的屈辱史,更见证了汕头发展的变迁,也为汕头现在的发展提供着启示。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17032号-4 huocheai.com 火车爱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