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

更新时间:2024-04-28

别名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建议游玩时间
3小时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91年建区)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景区概况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于1986年首次发现,此后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来此考察和研究。1992年10月,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具有7000多年历史的海底古森林遗迹和距今9000-25000多年的古牡蛎礁遗迹为核心,同时保护湾内的海岸自然地质地貌,以及其他名胜古迹和防风林带。2004年以来,保护区先后被确定为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 ”、“晋江市科普教育基地”、“晋江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

景区景点

古牡蛎礁

古牡蛎礁,主要分布于中潮区,礁体长约500m、宽约300m、厚约20~40cm。从壳体分析,主要以长牡蛎、僧帽牡蛎和近江牡蛎为主,直接附着于基岩上,呈原生直立双瓣俱存完整保存下来。根据广州地理所、国家海洋三所、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测得的14C年龄为距今9355年-25800年之间,且大部分样品测得在距今20000-15000年范围内,因此,深沪湾大片古牡蛎生长年代可追溯至25000年-9000年前及晚更新世的最末盛冰期。 牡蛎礁由大小不同的牡蛎壳胶结而成,据测定,牡蛎礁分布在古树桩出露区的南面,两者相距约100米,位于中、低潮区。石圳海岸的大圳山是全国少有的变质混合岩典型剖面,包括各种结晶片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

变质岩地貌

石圳海岸变质岩地貌 石川变质岩区是著名的平潭一南澳变质带的一部份。本区由于地处适宜的地理位置,有利的地貌部位,因此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并清楚展示其历经早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和所经历的复杂的动力、热力变质作用,使之成为研究该构造带出露最为良好的地点。此外变质岩区由于受海浪、风沙长期作用,形成的诸如浪蚀穴、风蚀壁龛、风动石、象形石等丰富多彩的海岸地貌现象,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也是难得的科普教育基地。

崇真殿

崇真殿 位于深沪镇港阜居,始建于唐,元末迁建今址。1993年按原样翻建,延二层体的排楼山门拾阶而上,直通天井至正殿,构成元代道观建筑风貌。现殿中还保存着一尊宋代的石雕——玄天上帝。

宝泉庵

宝泉庵位于深沪镇南春居,始终于唐代;原有一山门、二殿宇,本为佛教寺院,宋代配祀道教保生大帝,即有“庵官”之称;明嘉靖年间被倭寇烧毁山门和中殿。一九四九年,后殿西厢再遭国民党飞机轰炸。八三年华侨集资重建。现宫中完整地保存着清咸丰十年从台湾学甲随驾分灵而来的木雕保生大帝(大道公)一尊以及同期传入的数百方古汉方(内科、儿科、外科、眼科等)。

百公庙

百公庙建在深沪东胺沙,庙中供一尊“百公”神像。相传建于一百七十多年前。那年古历二月初九,飓风过后,离深沪不远的海面漂浮着一百个尸体。渔民把尸体打捞起来,埋葬在一起,并建小庙以之悼念。

五十四

五十四 在“百公庙”北侧,是渔民出入港口的重地,传说在八十多年前有五十四个渔民打扮的试题漂到此处,故而得名。

研究价值

保护区的建立,可为研究古海洋、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研究台湾海峡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运动及太平洋地质板块运动,研究泉州古港海外交通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长期以来,福建泉州、晋江一带有过“沉东京,浮福建”的古代传说,且影响深远。海底古森林和壮蛎礁遗迹的严格保护,将有利于深沪湾和台湾海峡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的研究。

相关荣誉

自1986年发现以来,先后于1990年6月被定为县级保护区,1992年被国务院以国函92(166)号文确立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旅游攻略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建议夏季游览最佳,可观赏到繁茂的红树林。

住宿:如想留宿,可到镇区旅舍,深沪镇区有旅舍,酒店。一半不须预定就能住到。

交通:从泉州、厦门出发都有直达车;从泉州、厦门出发每日都有多班公共汽车可直达。

美食:鱼丸——深沪美食。深沪的鱼丸在整个泉州地区都是很有名的。其特点为:坚韧雪白,不易变质,入口柔润清脆。因为这里所制的鱼丸不但技术较讲究,取料也较纯真。都是用鳗鱼、嘉腊鱼、敏鱼等上等鱼类。大的鱼丸还专用寺香、碎瘦肉作馅。另外,用肉骨清汤和油葱、瘦肉等配煮,熟时,香津适口。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17032号-4 huocheai.com 火车爱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