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灾害

天气百科 更新时间:2024-03-28

人为灾害

人为灾害指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人口过剩灾害及核灾害。

人为灾害基本定义

人为灾害指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人口过剩灾害及核灾害。

人为灾害人为灾害种类

一、自然资源衰竭灾害

1、 森林资源衰竭灾害

森林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过并继续产生着巨大影响。森林为原始人类提供了栖息环境和基本的生活条件,因而成为人类繁衍进化的发源地。

历史上,森林曾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2/3,进入20世纪以后森林减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全世界每年损失森林1.8×107 hm2。在各类森林中,以热带雨林的消失速度最快,发展中国家的森林资源衰竭尤为严重。

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乱砍乱伐、只伐不植。而砍伐森林是为了取得木材、燃料或耕地。人类社会对这三方面的需求都在迅速增长,因此森林必然还会被大量砍伐。如果继续只伐不植,或多伐少植,则森林资源的衰竭会以加速度进行。

由于人类与森林资源的密切关系,森林资源的衰竭将给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成为一种后果严重的灾害。森林的丧失将使人类取得木材、药材、薪柴等生产和生活原料变得极其困难。森林的大面积丧失使生物圈初级生产生物产量大大降低,次级生产产量也随之降低,从而大大削弱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的大面积丧失将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森林的大面积丧失将使气候恶化,干旱、洪涝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更为严重。

最近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令人沉重的观点:21世纪将是全球多灾难的世纪,主要灾难是气象灾害,而干旱是气象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专家研究发现,我国未来主要灾害是大面积干旱,并导致城市缺水。目前我国有400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30座。由于生态被破坏,可饮用水源被污染,干旱缺水问题日趋严重。干旱的“孪生”灾害是洪涝,这对祸星将会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出现。有时表现为北旱南涝或北涝南旱,有时表现为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

为什么未来如此风不调雨不顺呢?究其原因是宝贵的绿色森林遭受人类无情地砍伐。而绿色森林是地球的肺,是气候调节器。

防御未来灾害的战略性对策是大规模植树。按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森林被毁的必然结果是:全世界90%的谈水白白流入大海,地球上的风速增大70%,90%的陆地生物将会消失......。

人类在上世纪做了太多蠢事。例如美国1908年至1938年间由于滥伐森林9亿多亩,使大片绿地变成了沙漠。前苏联1962年至1965年在西伯利亚开垦了1700万公顷的处女地,结果是全部毁于尘暴,颗粒无收。我国的黄土高原,历史上曾是“翠柏烟峰,清泉灌顶”的中华文化发源地。但由于人口激增,毁林造地,导致43万公顷的土地变成荒山秃岭,沟壑纵横,草木不生,水土流失面积达78.9%,已变成“荒地无村鸟无窝”的景象了。

历史上,全球森林面积曾经拥有80亿公顷,覆盖率达70%以上,直到19世纪后半叶,森林覆盖率还有50%左右。人类对森林大规模破坏大都是近百年的事,且破坏的速度越来越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995年,全世界森林面积只剩35亿公顷,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6.6%,1990-1995年间世界森林面积净损失竟达5630万公顷。

生态学家指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就很少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果能达到40%,就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达到60%,那么这个国家将成为一个风调雨顺、美丽富饶的花园国家。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4%,这就难怪老天风不调雨不顺了。

2、物种资源衰竭灾害

地球自出现生命以来,到现今形成了约1000万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人类的出现加速了物种的灭绝,特别是进入近代社会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人类的活动使物种绝灭速度加快,造成了物种资源的衰竭。造成物种资源衰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滥捕乱猎。

3.环境污染。

物种资源衰竭会产生下述四个方面的严重后果:

1.破坏生态平衡。

2.影响优良品种的选育。

3.减少药物来源。

4.危害工业的发展。

3、沙漠化灾害

土地沙漠化是当代世界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沙漠化是在具有一定砂质物质基础和干旱大风的动力条件下,由于过度人为活动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而产生的一种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目前,地球上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沙漠化影响地区(包括沙漠)的面积共有4.5608×107km2,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非洲是受到沙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

沙漠化直接造成以下后果:沙丘及片状流沙的侵袭和增长;牧场的退化;旱作农地生产量及潜力的衰退;灌溉农地的水渍和盐渍化;森林及植被的破坏;地下水和地表水质和量的退化。总之,沙漠化的结果是造成土地滋生潜力的衰退和可利用土地的丧失。这在许多国家加剧了食物的缺乏,形成连年饥荒。沙漠化还造成气候状况的恶化,特别是引起干旱的加剧。

4、水土流失灾害

在自然状态下,因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速度非常缓慢,一般与自然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由于植被遭到破坏,自然因素(如风和水)的作用被扩大,土壤受到严重的侵蚀,水土流失加速进行,大大超过成土速度。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耕地日益瘠薄,地力不断下降,有些甚至失去生产力。这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和全球性食物短缺。

流失的水地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淤积,降低其容量,造成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加剧,并妨碍航运、农业灌溉与电力能源生产。

5、土壤盐碱化灾害

当用河水灌溉地下排水不充分的田地时,往往发生积水和盐碱化现象。天然地下水源的增加使含水层逐渐升高,水通过所剩下的很浅的表层土壤而蒸发,促使矿物和盐分浓集在地面附近,土壤理化性能变差,危害作物的生长。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种植的作物因盐碱化而严重减产。

6、土地资源衰竭灾害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和。由于土地具有承载、滋肓、供给等基本功能,人类自存在以来,就与土地结成了不可分离的依存关系。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都是以土地资源为依存基础的。

近代人类活动使得许多土地质量下降,可利用性降低或失去利用价值,使得地球上的可利用土地越来越少。土地资源的衰竭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森林的破坏和草原的退化。

2.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

3.耕地丧失。

土地资源的衰竭是人类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丧失,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这将带来整个人类生活质量的下降。

7、水资源衰竭灾害

水资源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水。只有淡水储量的0.34%即1.046×1014m3水才是水资源,其中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及河流湖泊水。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进入20世纪以来,人口高速增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城市急剧增加、扩大,水的消耗量增长很快。在用水量剧增的同时,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水体,引起水质普遍恶化。 耗水量的剧增与水污染的加剧,导致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目前,全球淡水不足的陆地面积约占60%,20亿人口饮用水紧缺,10亿以上的人口饮用受到污染的水。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在相当程度上引发和加剧了水荒,用水浪费也加剧了水荒。

水既是人体组成的基础物质,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介质,水的缺乏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极为不利,甚至会毁灭生命。全世界经常发生因干旱缺水而渴死大量人口的事件。各种动植物也离不开水,水的缺乏严重阻碍着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降低农业动植物的生产量。工业生产也离不开水。水的缺乏造成许多国家的工厂经常停工停产。此外,为了保护环境、生态平衡,也必须保持江河湖海一定的流量,以满足鱼类和水生植物的生长、冲刷泥沙、冲洗农田盐分、保持水体自净能力等。水资源的紧缺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环境污染灾害

1、大气污染灾害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变化(如火山爆发)和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各种物质、改变大气组成,从而使大气质量恶化。其原有生态平衡破坏,这就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威胁着人类生命,危害人类社会的工农业生产。

一氧化碳是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大的污染物。它是碳氢化合物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多来自汽车尾气。

氮氧化物主要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大部分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或者来自使用硝酸的工厂及氮肥厂、金属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气。

碳氢化合物来自不完全燃烧及有机化合物的蒸发。

硫氧化物主要指二氧化硫,它是污染大气的最主要成分。

悬浮颗粒物质是指10微米以下的尘粒,它是烟尖、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氧化氮、金属、农药等的混合体。

大气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当排入量够多(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则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够长,便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这种大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组成空气污染有三个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浓度、对人和生物有危害。

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要吸10─12立方米的空气。由此可见,消除空气污染或保持污染浓度低于某个限度之下,是何等重要。

大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现代大工业发展以前,因自然过程等排进大气的污染物,与由大气自净过程而从大气移除的量基本平衡。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现代大工业迅速发展,人类排进大气的污染物量大大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目前全球大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我国已把保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污染源与污染物

向大气排入有害物质的源地称污染源,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森林着火、风吹扬尘等,它们每年向大气排入约5.5亿吨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乡交通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它们平均总计向大气排入的污染物在20世纪90年代约每年超过6.5亿吨,其中以工业污染排放量最为主要。我国1990年工业源共排放大气污染物约0.4亿吨,按人口平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排发水平。

大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们的种类超过100多种。从污染源排进大气后,直接污染空气的称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颗粒物(飘尘、降尘、油烟等)、CO和氨气、及含氧、氮、氯、硫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所谓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于阳光照射污染物、污染物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污染物与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害物质,光化烟雾就是一种二次污染物。

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优劣程度,称大气环境质量或大气品质。空气洁净则其大气环境质量便高,如远离城市或工业区的山区;大城市或工业区的空气污染严重,其大气环境质量便低。

大气环境质量高低或好坏,常用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大小来具体衡量,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某种污染物的多少,称为该种污染物的浓度。根据不危害人体和生态系统与物品的考虑,人为规定污染物浓度的允许值,称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空气的相应污染物浓度低于规定值,称大气质量合标准,高于规定值则称大气质量超标准(简称超标),超标越多,则大气环境质量越坏。世界各国都先后制定了各自的标准,我国于1982年首次颁布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按地区类别执行三种等级的标准。对于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等,执行一级标准;对于居民区、商业与文化区等,执行二级标准;对于工业区、交通枢纽等,执行三级标准。部分污染物具体标准如表所列。

大气污染物浓度常用大气采样仪, 采集空气样品并进行分析而确定。

2、土壤污染灾害

土壤就是陆是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层。所谓土壤污染,就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破坏了土壤系统原有的平衡,引起其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一步造成对人类的不利作用。

施用化肥和农药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人们还常常将土壤作为垃圾、废渣和污水的处理和存放场所,这同样造成土壤污染。这些污染物质有些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有些从土壤进入大气或水体,成为大气和水体污染物;还有一些被农作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产生毒害作用。 污染物的渗入还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生产力,造成农业减产。

3、水体污染灾害

水体是水库、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及海洋的总称。人类对水的使用极为广泛。水每次使用后都会引入一些污染物质,从而引起水体的污染。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三类: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城市污染源。

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有: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重金属、农药、石油类、酚类化合物、氰化物、酸碱及无机盐类、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致癌物。 水污染事件

新世纪伊始,位于多瑙河流域的几个巴尔干国家却面临了一场劫难。1 月 30 日,罗马尼亚境内一处金矿污水沉淀池,因积水暴涨发生漫坝,10 多万升含有大量氰化物、铜和铅等重金属的污水冲泄到多瑙河支流蒂萨河,并顺流南下,迅速汇入多瑙河向下游扩散。造成河鱼大量死亡,河水不能饮用。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深受其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遭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多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这起水污染事件引发国际诉讼,据悉,各项法律诉讼以及救护工作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在中国也曾发生这样的事件:1994 年 7 月中旬,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 2 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地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 天之久。由于水域严重污染,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代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现居民抢购矿泉水的场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4、海洋污染灾害

现代人类的各种活动规模非常宏大,对海洋的影响已达到破坏其稳定性的程度,尤其是向海洋排放各种废弃物质,给海洋、特别是沿岸海域带来强烈的污染。海洋污染物质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危害严重。

5、城市环境污染灾害

近代城市特点是规模大、人口集中,工业和交通运输也集中于此,城市内部的物质流与能量流都十分活跃。这决定了城市既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地,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对象。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也可以说是环境的污染。城市环境污染中最具“城市特色”的是噪声和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是现代城市居民每天遭受的灾害之一。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有三种类型:交通噪声、工厂噪声和生活噪声。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噪声危害人体健康。

3.噪声破坏建筑物。

城市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两大类。城市工业废渣主要包括冶金炉渣、燃料渣、化工废渣和选矿的尾矿渣等。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居民生活中废弃的各种消费品,如纸、塑料制品、厨房垃圾等。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在近一百年里随着工业城市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集中而迅速增加。这些废物的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它的堆放与农业争耕地,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缺乏。废渣中含有有毒物质,经风雨侵蚀,四处流失,毒害庄稼、严重污染环境,并危害人体健康。

6、能源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灾害

各种能源在开发、加工、运输和利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一)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是目前世界上使用的主要能源,其开采、运输、加工和燃烧耗用等方面的数量都很巨大,从而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最为严重。

(二)核电站污染

核电站不产生空气污染物,但也有污染问题:慢性辐照,即反应堆正常运转时的低水平辐照;放射性废物的污染。核反应堆的一些事故的发生,如冷却系统失灵,堆芯熔融,都会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溢。世界上已经多次发生核泄漏事故。 美国二次大战核废料成为“烫手山芋”

坐落在美国纽约州东纳汪达镇一所小学旁边的荒废工厂,厂内到处堆放着生满铁锈的垃圾桶,及举目可见的“危险”标示。中国时报12日报导,这是超级强国竞相制造原子弹时期所留下来一处满布辐射线的遗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工厂是秘密制造铀之所在,为史上有名的“曼哈顿计划”处理从科罗拉多州及刚果运来的矿物原料。现在,厂内却藏匿着一堆乱七八糟的遭污染东西-战时所留下的低含量核废料。

原本应该负责处理这些废料的是美国国内规模最大、也最具活力的公共工程单位-陆军工兵团。一九九七年九月,美国国会在经过一番幕后政治运作之后,决定将处理位于东纳汪达镇及其它廿处类似厂区的辐射线清除工程计划由美国能源部转发给陆军工兵团。而为了急着获得这项一年经费达一亿四千万美元的工程,工兵团方面一直坚称,由该单位来承包是项工作“是再自然不过”。

不过,就位于水牛城市郊的东纳汪达镇而言,工兵团却把环境及政治问题都搞得一团糟。华盛顿邮报最近报导,该单位为清除东纳汪达厂废料所订的一项两千八百万美元计划,所容许的辐射线铀含量的水准竟然达到史上任何其它类似清除计画所容许的六倍,甚至可能是卅倍。纽约州及美联邦核能管理当局都表示,他们从未看过如此薄弱的提案。

美国“环境保护署”已就最早在东纳汪达镇进行的一项核废料处理工作展开刑事调查,要查明由工兵团所雇用的承包商是否在处理废料出了差错。

三 、火灾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它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火灾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其成因的人为性也越来越强。

1、森林火灾

在全球森林地带中,每年都要发生20万次以上的火灾,烧毁数百万公顷的森林。森林火灾除烧毁林木、毁坏民房、引起人员伤亡外,还带来其它多方面的危害:

1.降低树林的抵抗力

2.破坏土壤结构

3.毁损动物

4.造成气象环境的恶劣化

林火种类不同,对森林的危害也不同。根据火烧部位、火的蔓延速度及树木受害程度的不同,林火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及地下火三类。这三类火灾中,地表火分布最广。几乎所有的森林火灾都是由地表火开始。特大森林火灾常常是三类火同时发生。森林火灾的火源有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种。植物体内的含水量是决定林火能否发生及发生后蔓延速度的重要因素,而植物体内含水量又与气候类型、湿度、温度、风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较大的森林火灾一般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北直达北极圈附近区域,特别是植物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分明的地带。

2、生产和生活火灾

森林火灾以外的火灾就是生产和生活火灾,以城市、工厂和居民区发生的火灾较多。就其形成原因来说,除由地震、火山爆发及雷电引起的火灾外,大多由人们生活和生活活动中用米不慎或某些失误行为引起,或者由故意纵火引起。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增高,致灾因素增多,人口密集化程度增大,火灾造成的损失也增大很快。

四、交通灾害

1、陆地交通事故

公路交通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数量极大,而公路状况一般都不尽如人意。各种陈旧的、新型的,缓慢的、高速的,宽大的、窄小的汽车拥挤于窄小、弯曲、崎岖不平的公路上,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极易发生撞车、翻车等事件。此外,驾驶人员技术水平的低下、体能状况的反常(如酗酒、疲劳、性格暴躁)也容易导致车祸的发生。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发生车祸的可能性更大。

即使是在设施齐全、标准化程度高、管理严格的高速公路与铁路上,也经常由于天气状况的恶劣、机械故障或驾驶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操作与指挥失误而发生汽车或火车翻车、撞车事故。

在最近几十年时,因汽车数量的猛增,汽车交通事故呈直线上升,全世界每年因车祸造成的死亡人数都在30万以上。因交通事故而负伤致残的人则更多。公路交通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最严重的。就交通死亡率而言,发达国家远低于不发达国家。但是,因发达国家汽车数量很大,其总事故数也相当多,交通灾害死亡人数亦很多。铁路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也很大。

2、空难

航空交通受到气象状况的极大限制,同时,它对驾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飞行器机械性能的稳定性要求极为严格。天气状况的突变、飞行器的微小故障、驾驶人员与管理人员体能状况的反常都极易造成空难的发生。在现代,飞机越来越趋向大型化,这使得每一次空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更大。在军用航空与载人航天飞行中,空难也时常发生。

3、海难

从人类开始与海洋打交道的那一天起,海难即不断发生。特别是到了近代,大型和特大型船只成为航海的主要工具,每一次海难的发生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1987年12月20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南海域,严重超载的渡轮“多拉·帕兹”号与“维克托”号油轮全速相撞,引起剧烈爆炸和大火,两轮都沉入海底,造成3000余人死亡。

五、核灾害

核污染

在人类利用核能伊始,核污染事件即接连不断地发生。随着核能的广泛利用和核电站的日益增多,人类暴露于放射性物质面前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核爆炸和核燃料泄漏有可能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种主要灾害。

核战争与核“冬天”

在多次地区性争端与战争中,核武器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使用。世界各国也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核武器的研制,现在,全世界已经拥有足够将全人类毁灭三次的核武器。

大规模核战争不仅有可能使人口大量死亡,还会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有关预测研究表明,多枚核弹爆炸产生滚滚浓烟,能使大量微尘上升到对流层中上层,并在那里维持长达数周或更长的时间,截断大部分地面的阳光,使地面处于黑暗之中,同时,气温和地表温度将急剧下降,给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带来灾害性的后果,这就是核冬天。

六、人口过剩灾害

当代世界,人类面临着资源、环境、粮食、能源和人口等五大挑战。这里的核心是人口问题,人口的过度增长造成的人口过剩已经成为一种后果严重的灾害。人口过剩对于人类和人类所处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具有极大的危害,其中最直接的和最主要的危害即是对环境的压力与冲击,主要是:

1、人口过剩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2、人口过剩对水资源的压力

3、人口过剩对森林和物种资源的压力

4、人口过剩对能源的压力

5、人口过剩对城市环境的压力

人为灾害相关材料

森林与人类生存

森林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虽然不像粮食和水那样,一旦缺少就会很快致命,但森林作为一种"调节剂",却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人类的安危。

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据研究结果,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麽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就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出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分贝,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分贝。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要使消声有好的效果,在城里,最少要有宽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带,林带不应离声源太远,一般以6-15米间为宜。

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据测定,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2-4℃,相对湿度则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气温要低10-20℃。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断的吸取深层土壤里的水分供树木蒸腾,使林正常形成雾气,增加了降水。通过分析对比,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国外报导,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的作用。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阻载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

七、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工业发展、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着空气,威胁人类健康。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据资料记载,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一般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森林地区低10-25%。另外,森林对污水净化能力也极强,据国外研究介绍,污水穿过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细菌含量大致可减少一半,而后随着流经林地距离的增大,污水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时可减至90%以上。

因此,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已不再是生产木材的单纯性活动,而是关系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人类能否生存的大事。

地球严重缺水

世界银行最新提供的报告警告:世界上近40%的人口难保有足够的洁净用水。水资源已经到了严重不足的阶段。一些环境和资源学家也指出,不远的将来,水缺乏将成为地球环境方面最大的难题。

实际上世界各地早已出现了水资源缺乏现象,最先表现出来的是地下水枯竭。在主要依靠地下水的中国北部,由于抽水过多而使北京的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2米,使用水减少。在墨西哥市,地下水的抽汲比补充量高出四成,致使有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地基下沉,最严重的地基下沉高达3—4米。被称为“世界面包筐”的美国农村,土地灌溉20%依靠地下水,由于水源枯竭,地下水中已混进很多盐分。在印度的西北部和南部以及泰国的部分地区,地下水枯竭现象也很严重。

现在世界人口每年以近1亿人的速度递增,水需求量也相应增加。然而,水质却在急剧地恶化,水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在非洲、亚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西部、中东等地区已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世界性缺水造成了粮食产量降低,生态系统恶化,国家间供水争斗等问题。农业占水消费的比例最大,水资源的2/3用于灌溉农田,因为灌溉普及率直接关系着农产量。从农业发展的历史看,灌溉面积的扩大速度要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按人均灌溉面积计算,自1978年的高峰年之后年增加率仅为1%,与人口增加率相比,下降了1.6%,而且好多灌溉农田都沉积了盐分。

世界的水需求量从本世纪中开始到目前为止已增长了3倍。为适应水需求量的迅速增长,不得不大力建堤坝,改建河流通道。1950年世界上高15米以上的大坝仅5000处,而现在已达38000处,85%的大型坝是近35年间兴建的。人类为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对很多河流进行改道,用混凝土加固堤坝。而另一方面却又在填海造田,低湿地带、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剥夺了很多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种类不断减少。

据美国渔业协会提供的资料,目前有364种淡水鱼濒临灭绝。尼罗河在兴建阿斯旺水坝之前,有47种鱼可进行商业捕捞,现在已减少到17种。亚洲中部的咸海,那里的水被大量用于棉花栽培,它曾是世界第4大湖面现已缩小一半,其容量仅剩下1/4。鱼的种类也从原来的24种减少到4种。50年代曾以年汲水量达44000吨、养活60000渔民的大海如今已陷入毁灭的境地。

现在的水源之争已不限于区域之争,那些跨国境线的江河湖海已引起了国与国之间的对立。最典型的就是上游与下游的对峙。1989年,埃及外长加利曾在美国国会指出:“埃及的安全保障掌握在尼罗河上游的8个国家手中。”

目前世界上40%的人口生活在模跨两个国家以上的河海沿岸。除了尼罗河以外,亚洲中部的咸海、跨越印度和孟加拉的恒河上下游的居民都在围绕着水的配额进行交涉,有时甚至引发军事冲突。在美国的西部,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也因水的分配而形成最大的政治问题。日本的福冈因为1996年的干旱引发农业用水与城市供水的分配摩擦。占世界总人口22%、水资源仅为8%的中国,同样面临着城市与农村的供水分配之争。

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②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

③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

④造成酸性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⑤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

⑥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减轻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构成了当今重大而紧迫的研究。

大气污染的防治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改革能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②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地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因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③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④ 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水污染——全球性重大课题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亦日趋严重,成了世界性头号环境治理课题。

早在 18 世纪,英国由于只注重工业发展,而忽视了水资源保护,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倾入江河,造成泰晤士河污染,已基本丧失了利用价值,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存。之后,经过百余年治理,投资 5 亿多英镑,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泰晤士河水质才得以改善。19 世纪初,德国莱茵河也发生严重污染,德国政府为此运用严格的法律和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水资源保护,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在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及欧盟共同合作治理下,才使莱茵河碧水畅流,达到饮用水标准。近些年,水质恶化也困扰着美国人,几年前纽约市民还以自来水质纯美而自豪,其他州的面包商甚至特地使用纽约市自来水以生产货真价实的纽约圈饼。7年前寄生虫侵入密尔沃基供水系统,造成 100 人死亡,40 万人致病后,水质问题备受关注,如今纽约市民每天生活在饮水不净的威胁下。前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了一项投资 23 亿美元的清洁水行动计划,治理美国已受污染 40% 的水域。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污染江河湖泊等天然水资源的恶果,并着手进行治理,但毕竟已经遭受了巨大损失,并将继续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水质三大污染源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据 1998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 593 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数量 409 亿吨,占69%。实际上,排污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许多乡镇企业工业污水排放量难以统计。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我国目前没开展农业污染面上监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 亿公顷耕地和 220 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 110.49 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 50 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使 2/3 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据调查统计,1998 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 184 亿吨。

我国每年约有 1/3 的工业废水和 90% 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 1200 多条河流中,目前 850 多条受到污染,90% 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中减少。

水污染——世界头号杀手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 8% 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 2000 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做“世界头号杀手”。

我国有 82% 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污染超过卫生标准的占 75%,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的饮水人口约 1.6 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安全卫生的了。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 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我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厂目前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只有 23% 的居民饮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

人们已意识到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这样的代价太大了。我国已提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战略,对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我们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为了拥有洁净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当从现在做起!

核污染相关报道

美国60万工人讨回公道 受核辐射获赔4亿

《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政府答应要“纠正过去所犯的错误”,向当年因生产核武器而遭受核辐射的 60多万工人赔偿4亿美元。

该报称,政府已拟出一份赔偿计划草案,规定向因核辐射而患癌症的工人赔偿10万美元。而成千上万的其他工人也可提出赔偿申请。草案还规定,即便医疗记录遗失或毁损,也可享受政府提供的福利。能源部部长理查森确认了由美国国民经济司起草的这份草案的细节。据知情者透露,在最初的5年内计划赔偿额高达4亿美元。据悉,在过去50年内,美国为生产7万件核武器而在全国16个大型工厂及几十个小型工厂雇佣了60多万名男女工人。工人们在最近几次听证会上作证称,他们长时间暴露在核辐射和有毒化学物质的环境中。美国政府于今年1月首次承认有这一现象存在,受害的工人比常人更容易患癌症。

英国一核电厂泄漏百人疏散( 2000年4月10日)

英国今天发生核电厂泄漏意外,超过150人需要疏散。英国能源部发言人表示,在英格兰南岸一间核电厂发生的泄漏气体意外不是泄核灾难,公众毋须担心。

发言人指出,核电厂泄漏的是二氧化碳。肇事的核电厂建于1983年,有2个反应堆,每天生产1,100兆瓦的电力。

日本JOC公司将为核泄漏事故赔偿近亿美元 (2000年3月7日)

“共同社”星期日报导:主管发生日本最严重的核事故的那座铀处理厂的那家公司预料至少将支付9300万美元的赔偿费。据“美联社”3月5日自东京报导,1999年9月30日在JCO公司在东京东北70英里的东海村的设施发生的事故中有一名工人丧命,数百人受到辐射。工人们违反了安全规章,在桶里把硝酸和浓缩铀混合在一起,引起了未受控制的原子反应,用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才控制住。“共同社”说,事故发生时在该地区居住和工作的大约400人因为在泄漏事故中直接受到辐射而要求得到赔偿,虽然他们之中没有任何人受到高剂量的辐射。另有三千多项赔偿要求,其中包括对农业、渔业、服务业企业受到的损失给予赔偿的要求。“共同社”说,东海村的官员们在星期六在JCO公司与当地居民和企业进行谈判之后,对赔偿要求进行了估算。JCO公司发言人铃木克礼不愿对这一估计数字发表意见。但是,他说该公司计划在本周宣布迄今所收到的所有赔偿要求的总额。铃木说,JCO公司在去年年底已经付出了4930万美元的赔款。“共同社”说,JCO公司及其母公司住友公司计划使用公司基金和930万美元保险金的钱来解决这些赔偿要求。

日本发生重大核事故 (1999年10月1日)

今天上午,位于日本茨城县东海村的一家核燃料加工公司--JCO东海事业所的试验楼内发生一起重大核泄露事故。该事业所3名工作人员直接受到核辐射伤害,其中两人因受害严重而导致神志不清。据推测,此次核事故很有可能成为日本历史上首次发生的核裂变临界状态下的一起最严重的事故。

据当天的《朝日新闻》(晚报)报道,此次核事故发生在核燃料生产过程当中。事故发生约1小时后,紧靠该核设施的道路上,泄漏出的放射线量数值比通常状态下高出16000倍。在两公里之外的测定地点,几分钟内测出的数值比通常状态约高出10倍。

据悉,当天下午4时以后,JCO东海事业所周边地区放射线量再次急剧上升。据推测,很可能是试验楼内再次发生了核裂变临界事故。因事态严重,当地政府通知东海村方圆10公里以内的居民采取紧急避难措施,令大家尽快关闭门窗,并在10月1日早晨之前不要出门。距东海村较近的常盘高速公路一所休息站也被迫关闭。

事故发生的当天下午,日本科技厅紧急成立了“事故对策总部”,科技厅长官有马朗人亲任对策总部部长。此外,原定于10月1日小渊组建新内阁之事,也由于此次重大核事故而不得不延期。

美军用了橙剂 越南怪胎遍地

越战期间,美军为了不给北越军队留下藏身之地,向茂密的丛林撒下了一种落叶剂——橙剂。30年后的今天,越南人才明白过来,他们为何会生出成千上万的怪胎。

1968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黎辉背着一袋大米走在越南中部地区的丛林小道上。突然,一阵水雾从天而降,淋了他一身,黎辉顺手在脸上抹了一把,觉得这种雾水粘乎乎的,还带点水果味儿。当时还是南越部队士兵的他不止一次遇到这种事了,对于这种大晴天“下雨”的情形他不觉得奇怪,直到他的第4个儿子出世。黎越雄是1987年出生的,一出生身子右半边就是瘫痪的,头部奇大,身体瘦小,智力有障碍。现在黎辉知道了导致儿子残废的罪魁祸首———越战期间将自己淋湿的水雾。 其实,当年美军在越南播撒橙剂,其用意只是为了将丛林的叶子脱去,不给北越士兵留下藏身之地。据战后美政府解密文件透露,从1961年到1971年,美军在当时的南越约1/10的土地上洒下了2000万加仑的落叶剂。之所以叫它橙剂,是因为这些液体保存在鼓形圆桶里,而圆桶的标签是黄色的。

其实,美国士兵也蒙在鼓里。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越南服过兵役的的美军人员中许多人得了奇怪的病,他们的后代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理缺陷。一个代表2万名老兵的团体曾经状告生产落叶剂的DOW化学公司和蒙桑托公司,并最终获得了1亿8000万美元的赔偿。

在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许多越南婴儿一出生就有各种各样的缺陷。越南红十字会橙剂受害者基金会的执行主任黎高大说,橙剂将影响几代越南人。二恶英是橙剂中最容易使人致癌的成分,是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加拿大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即使是在1971年美军停止喷洒橙剂后出生的青少年,他们的体内也留有大量的二恶英。加拿大人研究人员克里斯说,如果是在美国,受污染地区早就被宣布为高危险区,需要立即进行清除工作。但越南没有钱让受害地区的人迁移,也没有钱为土壤清毒。现在,成千上万的越南人仍生活在这些地区,照旧在土地上种粮食,在河流中打鱼。44岁的范新只是在一个喷洒过橙剂的地区当过建筑工人,可回到家乡生的儿子也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天生没有腿,两只脚长在臀部上。橙剂造成的后果是越战留给越南人最痛苦的灾难之一,美国政府一直拒绝承认橙剂是导致越南人生子有缺陷的原因。美国驻越南大使道格拉斯说,在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前,不能够把这两者联系起来。

五角大楼矢口否认,他们害怕会有大量的越南人起诉。国防部长科恩前不久在访问越南时说,美国政府愿意与越南政府一起对此事进行调查,政治分析家认为这是为解决此事迈出的最有意义的一步。 越南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左右为难。一方面科学家和医生没有充足的资金对土壤和人体组织进行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越南政府官员还担心,如果过分强调越南所受到的橙剂污染,会损害越南的旅游业和农产品出口。最近经过谈判,美国政府答应给越南一定的研究经费,但越南政府希望美国给患疾病的越南老兵以经济补偿。美国政府现在每个月援助受橙剂危害的美国老兵5000美元,而越南政府每个月只能给老兵发3到7美元不等的补助,补助的多少还要根据他们患病的严重情况和残疾等级来定。越南红十字会的一位官员说,我们没有更多的资金,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美国人帮助的原因。

科索沃战争中的核污染

南斯拉夫联盟国防部长助理佩特科维奇将军日前表示,“除科索 沃地区外,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的乌日策等8个地区也遭到北约A—10攻击机上约3000—5000枚贫铀弹的袭击,总计铀238重 量约为1—1.5吨。统计资料表明,受污染地区每一公斤样品土壤中 的核放射性活度为20—23.5万贝克,而所允许的核放射性活度应仅 为200贝克,因此该地区已灾难性地受到核放射性物污染。”

佩特科维奇将军是在有关北约轰炸对南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后果的 新闻发布会上讲这番话的。他说,据南军方所掌握的资料表明,北约共对科索沃地区的100多处目标发射有贫铀弹,但是除科索沃地区外, 政府已采取措施,这些受污染地区已被隔离,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以逐步减轻受污染地区的核放射性强度,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国能为清除 污染提供帮助。

南斯拉夫发展、科技与环境保护部部长娜达·什利亚皮奇在发布 会上说,由南斯拉夫专家和国外专家调查后作出的“北约轰炸对南造成的后果报告”表明,除军事目标外,北约对南的工业设施、包括化工企业也进行了大范围的轰炸,对南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灾难性后果。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17032号-4 huocheai.com 火车爱网 网站地图